專欄連載Column

2018-08-06

第44期 揮桿不能只有標準姿勢 了解身體條件差異才有正確指導

  每次遇到已經有一定球齡的學員來上課時,總會問我:教練你看我的揮桿對不對?動作有沒有問題?然而,不論打了多久,當我第一次跟學員接觸時,會更注意是學員的身體與使用狀況。換句話說,我觀察的重點不是揮桿動作本身,而是揮桿的人。

  揮桿動作的表現,會隨著每個人的年紀、體能與身體柔軟度等條件而有所不同。如果一味地只用所謂「正確揮桿動作」去要求,往往事倍功半,同時效果也很差。當然,這方面可以透過簡單的身體檢測方式,得知學員是否能做到揮桿表現。

  高爾夫教練所遇到的課題中,更改揮桿姿勢最需要審慎評估,特別是已經有一定球齡,或是年紀偏長的球友,除非本身揮桿效率極差,或是已經有了完整的調整計畫,否則要調整已經使用很久的揮桿慣性,其實非常困難,同時修正的揮桿方式也很難在實戰中展現。

  舉例來說,許多球友上桿時會有右手肘往外張,形成雞翅膀的問題。若是單純就如何矯正此動作來看,一般教練會請學員夾著桿套或是毛巾,試圖直接修正這個問題。然而,這樣的做法雖然能馬上將揮桿動作,矯正成較為理想的模式,但通常在課程結束之後,球友就會回到原本的姿勢。或是雖然在練習場做得到,一旦真正下場時,在臨場壓力下,還是會用回原本的方式,讓先前投入的練習變成白費。

  像這種上桿雞翅膀的問題,問題不一定是出在動作上。應該要先了解他的身體條件,檢測他肩關節肘關節的活動度之後,再來決定如何進行調整。如果學員身體條件活動度及柔軟度,無法在上桿時達成這樣的要求,這樣可以視年紀或身體狀況,看是幫助加強關節活動度,或是提升柔軟度,來讓球友以原本的感覺,做出更理想的揮桿形式。

  此外也可能會遇到身體條件不允許的情形,例如年紀較長或有過去的傷病史,那就不建議身體的強化,而是根據目前的身體條件,來調整揮桿的慣性及路徑。以揮桿方式來說或許不能稱為「標準」,但是無論揮桿的形式為何,提升擊球效率才是終極目標。

  協助學員追尋更好的揮桿,固然是教練的職責所在,但在調整的過程中,必須顧及學員身體條件、接受程度與執行目標的意願而定。高爾夫教練的所謂專業判斷,不能只看著揮桿動作對不對,更重要的對眼前這位揮桿者的觀察與分析能力,才能真正幫助球友找出更理想的揮桿模式。

 

作者.沈柏劭
1985年生,TPGA職業球員,柏登高爾夫教學總監。以追求有效率的教學為目標,希望讓學高爾夫的人都能輕鬆享受高爾夫。